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,加强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,材料与能源学院于2月18日至4月1日组织开展了本学期的“听课评课”活动。本次活动覆盖了学院所有开设的课程,学院领导、教学督导组成员及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参与,深入课堂观摩教学,并就教学方法、课堂互动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议与研讨。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:
一、活动概况
1. 活动时间与范围:
活动历时一个多月,共开展了六次集中听课评课,涉及多位教师的课程,包括《功能材料器件与设计》、《材料化学》、《金属工艺学》等专业理论课程及公选课。
2. 参与人员:
学院领导、教学督导组成员及全体任课教师全程参与,通过课堂观摩和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展开交流。
3. 重点关注内容:
(1)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创新性
(2)学生参与度与课堂互动效果
(3)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
(4)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
二、主要亮点
1. 教师教学表现优秀:
(1)多数教师备课充分,教学内容充实,能够结合实际应用,课堂互动良好。
(2)部分教师运用动画演示、多媒体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,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。
(3)部分课程成功融入了思政元素,体现了“立德树人”的教育理念。
2. 学生参与度高:
(1)通过小组讨论、提问互动等方式,部分课堂的学生参与度显著提升,学习氛围活跃。
(2)教学手段多样化:教师尝试利用信息化工具(如多媒体、教具、小视频、动画等)丰富课堂内容,提升教学效率。
三、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
1.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:
(1)问题:部分教师课件内容单一,字体偏小,背景与文字颜色不匹配,影响清晰度;部分PPT文字过多,缺乏重点提炼。
(2)建议:优化课件设计,控制字体大小(建议28号,最小24号),调整颜色搭配;精简文字,增加图表或动画演示。
2. 课堂互动与教学方法:
(1)问题:部分课堂互动不足,学生发言机会少,师生磨合期效果不佳。
(2)建议:设计更多互动环节(如小组讨论、提问),关注内向学生;调整教学方法,提高学生参与度。
3. 教学设备与环境:
(1)问题:激光笔使用不便、白板书写后不易清理、网络听课声音不清晰等。
(2)建议:提前检查设备,安装必要软件;请相关部门维修或优化教学设备。
4. 课程思政与教学深度:
(1)问题:部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不足,内容延伸过宽或过浅。
(2)建议:建立思政元素案例库,结合专业特点自然融入;控制内容范围,确保重点突出。
5. 语速与音量控制:
(1)问题:部分教师语速过快或音量偏小,影响学生听课效果。
(2)建议:适当放慢语速,注重抑扬顿挫;靠近话筒或提高音量。
四、下一步计划
(1)对部分课程进行跟踪听课,确保改进措施落实。
(2)组织课件制作、课程思政等专题培训,提升教师教学技能。
(3)检查评估期间教学材料(课件、教案、教学进度表等),重点检查授课内容的饱满性、排版的合理性、课件资源的丰富性及美观性等方面。
(4)针对课件材料进行打磨
五、总结与展望
本次听课评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,既展示了教学亮点,也发现了改进空间。学院领导高度重视,李文魁院长强调,听课评课活动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,未来将常态化开展,并扩大覆盖范围。同时,学院将通过教学竞赛、工作坊等形式,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,推动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改革。
教学督导组组长高卫民教授提出,教师需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,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率。青年教师代表也表示,将借鉴优秀经验,优化自身教学策略。